看待社会公正问题,应防止落入平均主义这种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颇具诱惑力的窠臼中。虽然平均主义在某些领域是适用的,但若将其推广到所有领域尤其是分配领域,否认人的差别而要求平均分享一切,最终只会遏制人的积极性,扼杀社会发展的活力,不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
这段话意在强调:
A. 社会公正是相对的
B.平均主义是国人习惯的“窠臼”
C.平均主义适合非分配领域
D.追求社会公正并非要搞平均主义
春阳社成立之初,社员成分比较复杂,商学界名流众多,艺术倾向和审美趣味多样。首演《黑奴吁天》时为扩大影响邀请戏曲名伶参与演出,骨干演员也多为商界京戏爱好者,以致把戏演成中西大杂烩,这显然不是王钟声倡导新式演剧的初衷。故在首演后他就调整方向,在短短的四个月内频繁举行公演,不难发现其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动机线索,即借“创设音乐学校”之名为培养戏剧新人筹集办学经费。可以这样说,春阳社解散的更深层原因,是王钟声试图摆脱那些爱好京戏的绅商社员,创办演艺学校培养新剧人才,开展专业性演出,实现其以演剧开通民智、改良社会的宏大理想。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春阳社因何解散
B.春阳社与旧时代
C.新式演剧的悲剧
D.以演剧改良社会
生产办公室内的生产指标图上,吞吐量每年上台阶递增,而集装箱船舶平均在港时间却每年都下一个台阶缩短。确实,和从前相比,上港装卸效率、船舶在港停时,港口航班都表现出良性循环的状态。到港船舶增多,货畅其流,四面八方的货箱便 。有人把这个现象称作“聚敛效应”,其结果是码头货物吞吐量超过20%的年递增率至今仍 。集装箱运输强劲的上升势头,折射出这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
A各就其位 盛极一时 B百川归海 方兴未艾
C穿梭自如 如火如荼 D纷至沓来 如日中天
五、词的解释方法——顾名思义、拆字组词
(一)拆字法(偏旁部首)
AB(A----,B-----)
曹雪芹通过贾府的衣食住行把 人家的富贵之相刻画得淋漓尽致。一屋一室,或雕梁画栋,或 ,或金碧辉煌,或简约古朴,相映成辉,相映成画;一餐一饮精烹细作,食不厌精; ,雀衣彩绣,美轮美奂。但仍然没有宴席上的浅斟深酌更能体现出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没有比推杯换盏之时的琴歌酒赋更能体现出翰墨书香之族的风流雅致。
A、筚门圭窦 岸芷汀兰 一裙一裳 B、兰艾同焚 粉墙黛瓦 一丝一缕
C、钟鸣鼎食 曲径通幽 一衣一带 D、桑枢瓮牖 小桥流水 一鞋一袜
(二)成语一般要分三步,一解字意,二解原义,三解比喻或引伸义。如“守株待兔”一解:株,树桩。二解本义: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三解比喻义:得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不放。
第三章 行文脉络
一、逻辑关系
文章和说话一样,应当做到语言连贯,衔接紧密,而不能前后脱节,条理混乱。
(一)保持所述话题一致,每一句、每一段,都要统一于一个话题,围绕着一个中心,语意才能顺畅。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否则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
(二)表述角度要一致在说明一个意思或描述一个对象时,总要有个表述的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一个复句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个句子,表述的角度应前后一致,语言才能连贯。
(三)顺序要合理
言之有序,句段之间也要讲究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或者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等。
(四)注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
(1)词语的衔接与呼应。比如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要在上文出现,代词指代句往往在后:表明话题的词句、提出大概念的词句往往在前。
例1:时代的场景变化太大了,要让年轻一代真正记住历史,不能停留在概念式的说教上。真正完整有效的历史教育,是应当融会在生活之中的。它不应当仅仅是在纪念馆里才能看到,只是在书本中才能读到,它还应当以丰富、适当的形式渗透到我们居住的街区和生活的种种场景之中,这样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化为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对这段话的准确概括是( )
A. 历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B. 历史教育的形式应当生活化
C. 历史教育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 D. 历史存在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
例2:在英国的教育中,要求孩子尊重的对象不仅局限于家人和朋友,还包括对所有生命都有爱心和责任感。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把珍惜和爱护小动物作为切入口,教导孩子珍爱生命是英国幼儿园、小学普遍采取的方式。此外,英国一些野生动物园组织或者救护中心也跟中小学有合作,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他们收容救治的受伤动物和遭到遗弃的宠物。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家长也会刻意教育孩子理解生命的意义,把理性和温情代代相传。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 )。
A.尊重生命可以传递理性和温情
B.关爱生命可以从爱护小动物开始
C.生命教育依赖于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D.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
例3:好的食物并不是由食物的营养决定的,它主要来自于个人的偏好或者说口味。当然,口味的形成与地方的自然资源、生计模式和家庭环境等密切相关。然而,口味一旦定型,就成为我们的身体习性和倾向,甚至成为人们精神气质的一部分,难以改变。(这)就解释了虽然我们现在保存食物的方法更为多样、新鲜食物的获得更为便捷,尤其是家庭冰箱在乡村基本普及的情况下,人们依然习惯腌制食物,倾向于“够味”食物的原因。
文中(这)指的是:( )
A.对食物好坏的判断标准具有个体差异性
B.身体习性影响人的生活习惯和精神气质
C.口味形成过程中情感因素比环境因素更重要
D.人们的饮食偏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例4:从土地开发(农业经济时代的“活动对象”),到技术开发(工业经济形态的“活动方式”),再到素质提升(知识经济形态的“活动主体”),是随着经济形态的历时性演进,由“客体”向“主体”不断迁移的空同秩序性的发展结果。只有在知识经济形态下,人的实践活动要素——实践主体(知识结构)、实践方式(专业技能)、实践对象(职业贵任)和实践目的(创折能力),才能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价值整体。(这)既是提升素质生产力的重要原因,也是强调创新驱动的依据所在。
这段文字最后一句话中(这)指的是:
A.从农业经济的“活动对象”到工业经济的“活动方式”,再到知识经济“活动主体”,三者构成一个价值整体
B.在知识经济形态下,人的实践活动要素——实践主体、实践方式、实践对象、实践目的本身就是一个价值整体
C.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随着经济形态的历时性演进,逐渐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价值整体
D.知识经济将人的实践活动要素实践的主体、方式、对象和目的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价值整体
2)句式的统一。句式尽量统一,注意对应对举,保持语脉贯通,语势畅达以及表达方式的对应。
例:历史反复昭示我们,向海而兴,背海而衰,是一条_____的铁律。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____地走向海洋、经略海淹,坚定不移地走以海富国、以海强国的和平发展之路。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原封不动 理直气壮 B.颠扑不破 昂道阔步
C.亘古不变 义无反顾 D.一成不变 勇往直前
(3)语意的呼应。某一内容的表达方式会受到上下文某些语句意义的制约,如不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将受到影响。
例:(前句)科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近一个世纪之前,而新近的成果则提供了更为确切的线索。------(后句)
1. “记忆的痕迹”在神经学上的基本涵义。
2.有关“记忆的痕迹”的新近研究成果
1.肺鱼是一类可用“肺”呼吸的肉鳍鱼,它们的“肺”是特化的鱼鳔,能吸收空气。这一特殊技能使其可以摆脱水的束缚,在河水干涸时潜入洞穴,躲在分泌物形成的茧中,等待雨季到来。此外,肺鱼还是能“啃硬骨头”的鱼,它们咬合力强大,一些带壳的无脊椎动物也是其捕食对象,这种能吃带壳动物的能力,被称为食壳性或甲食性,泥盆纪早期的奇异鱼被认为是最原始的肺鱼,已经具有典型的肺鱼食壳性特征,比如有发达的齿板与短而粗壮的下颌。而杨氏鱼的系统发育位置较奇异鱼更为原始,是研究肺鱼类食壳性起源的关键。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介绍:
A.关于杨氏鱼的最新研究成果
B.动物食壳性特征的产生原因
C.肺鱼在生物演化史上的重要意义
D.杨氏鱼与其他泥盆纪物种的区别
(4)问答的衔接与呼应。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的问题,后句便要作出相应回答。
例:你是哪里的人?我喜欢看电影。(答非所问)
(5)文章结构的衔接与呼应。
段首句:开头句--观点句或话题句,总领全文。
段中句:过渡句--承上启下。
段尾句:结尾句---总结全文、呼应首句。
例:鉴于迪斯累利首相治下的英国坚守“光荣孤立”,柏林别无他法,只有串联矛盾正在上升的俄、奥,这便是1873年与1881年两次“三皇同盟”以及1887年《德俄再保险条约》的初衷。------ 首句
至于对英、法两国,俾斯麦也有其手腕:他向伦敦表态无意插手海外事务,在埃及和土耳其问题上亦守善意中立,赢得迪斯累利的好感;甚至对宿敌法国,也以温言安抚,暗示其向海外发展,从而与英国产生摩擦。--------尾句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
A.英法海外扩张的过程 B.欧洲复杂的政治格局
C.19世纪后期的国际形势 D.俾斯麦高明的外交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