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关于公考逐梦的旅程,也是我在培训过程中成长与感悟的历程。从山间小路到星辰大海,从独自备考到助人逐梦,四年的光阴里,我不仅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也见证了他人的蜕变与成长。
1996年春,我在文山州西畴县西洒镇的山坳呱呱坠地。父亲在镇粮站扛麻袋,脊背常被汗水浸湿,洇出一片片深色汗渍;母亲则在集市售卖菌子,手指因长期搬弄竹筐,被压得弯曲,布满厚厚的茧子。他们虽然身躯略显佝偻,但为我撑起了一片澄澈天空。
七岁那年,一场暴雨肆虐,冲毁了村路。父亲背着我,在齐膝深的泥浆中艰难跋涉,送我去上学。他气喘吁吁,却仍叮嘱我:“儿子,你可要比爹多认些字啊。”父亲,这位有着二十五年党龄的朴实汉子,在我心中宛如一座雄伟高山,为我遮风挡雨,给予我前行的力量。
十二岁的盛夏,搬家之际,我抱着装满书籍的纸箱,在炎炎烈日下举步维艰。这时,一位戴着眼镜、身着白衬衫的大学生哥哥出现,接过我手中沉重的书箱。临别时,他汗湿衣衫,指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说道:“读书就如同修路,今天吃些苦,是为了日后能走得更远。”这句话,恰似一点星火,瞬间点燃了我对山外世界的强烈渴望。此后多年,我四处打听寻找这位哥哥,却终究一无所获,但他的话语,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高二时,美术书法课上,周老师以枯瘦的手腕悬笔书写,墨迹在宣纸上如红梅般徐徐绽放。他蘸着墨汁,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写字和做人是一个道理,逆锋起笔要藏而不露,中锋用笔需不偏不倚,收尾则要像刀刻斧凿那般干脆利落。”这番话语,自此成为我人生坚守的箴言。我意识到,这种对技艺精益求精、对原则坚守不移的态度,同样适用于未来的公考之路。我坚持不懈地练习书法,在参赛前夜还在反复临摹字帖,最终斩获佳绩。那一笔一划,不仅是技艺的提升,更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为我之后面对公考挑战奠定了坚韧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白天我在教培机构辛勤批改试卷,深夜则独自在走廊端坐着刷行测题。2020年春节,看着父母在灶台前伛偻忙碌的背影,我毅然撕掉了昆明中职学校的聘用入职通知。经过一番内心挣扎,我选择在公考培训机构踏上备考之路。那一刻,我明白,我要为自己的未来,为了能给父母更好的生活,做出改变。
2021年的一个午后,我走进青云培训机构的大门,本只是想咨询课程相关事宜,杜校长却提议我担任兼职助教。看着教室里学员们那一双双熬得通红的眼睛,眼中透露出的焦虑与渴望,让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当年高考前夕的紧张时光。从那时起,我便与青云,与这群为梦想拼搏的学员们,结下不解之缘。
担任助教的第四年,身为公务员培训班的班主任,我带领学员们在操场晨读。此时,我不禁想起周老师笔下的墨梅图,晨光映照下,那些诵读的年轻面庞,恰似宣纸上含苞待放的夏花,充满生机与希望。凌晨两点,教室里依旧灯火通明,我将一杯绿茶轻轻放在学员小吴桌前的保温杯旁,压在下面的便签上写着:“行测错题本第17页,你反复出错的年龄周期问题,我重新梳理了公式推导的逻辑。”抬起头,看到学员小张抱着《申论热点精编》认真研读的模样,那一刻,他的身影与四年前在出租屋里备考的我完美重合。
2024年,第五次参加省考笔试,我以仅仅0.8分之差与面试擦肩而过。那段日子,我内心满是失落与迷茫,公考之路的坎坷让我几近失去信心。彼时,窗台上的茉莉花仿佛也懂我心意,同我一起在盛夏黯然枯萎。然而,命运的转折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在经历这次挫折后,我陷入了短暂的消沉,但生活总是充满温暖与希望,很快,学员们的支持让我重新振作起来。
2025年春天,当我第四次踏入国考考场,包里装满了学员们送的“幸运资料”:小陈精心手抄的成语辨析集,退伍兵老周用心整理的时政脉络图,还有二胎妈妈老朱塞给我的人参片。而答题卡上“基层文化服务”的论题,恰好是上周我刚带着学员调研过的古村落改造项目。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这不仅是学员们对我的支持,更是我们共同奋斗的见证。
成绩公布的那个夜晚,落榜的小徐给我发来一篇长文,文中写道:“看着你四年如一日地坚持不放弃,我突然明白,公考并非终点,而是一场修行。”在青云培训机构里,我以公务员班主任的身份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些和当年自己一样充满惶惑的眼睛,心中忽然有所领悟:人生恰似故乡那层层叠叠的梯田,每一道曲折转弯,其实都在为向上生长积蓄力量。
记得有个因家庭变故打算辍学的小伙,当他拿着录取通知书兴奋地冲进办公室时,我瞬间领悟了父亲当年话语的深意——教育,真真切切是能够劈开命运坚冰的有力斧头。去年冬天,性格内向的学员小陆悄悄地把一张皱皱巴巴的感谢信塞进我的门缝。紧握着那张浸满泪痕的信,我终于深切明白:真正的成长,并非是逃离大山,而是成为连接大山内外的坚实桥梁。
在一次“基层治理创新”的专题讲解中,我不经意间引用了昨晚刚刚背诵的二十大报告原文,台下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去年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五盒胃药。那个曾经在模拟面试时紧张到发抖的姑娘,如今已身着市场监管制服,站在服务窗口为群众服务。她在给我的信中写道:“当年您示范的沟通技巧,我现在每天都运用在安抚办事群众上。”这些时刻,让我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如今,我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两幅字:一幅是父亲写的“踏实”,另一幅是周老师赠送的“守正”。时光悠悠流转,那些未曾珍惜的时光片段,那把没来得及送出的雨伞,都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情感在心中缠绵交织。我身为课程助教班主任,正与同事们、校长携手继续前行,学员们的转变与考取,就是我实现职业价值的最好证明。
公考之路,是自我修行,也是助力他人逐梦。我将带着“踏实”与“守正”,继续在这条路上砥砺前行,做那渡人渡己的舟楫。文化,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世界;读书与修路一样,今日的辛苦付出是为了明日的顺遂通达;而教育,则是那把能够劈开命运坚冰的斧头。故乡的梯田,恰似我的人生,每一道层叠的梯田,承载着转折与变化,都在默默蓄力,向上生长。写字如做人,逆锋起笔要含蓄内敛,中锋用笔要坚守正道,收尾要果敢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