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满“文山”——记一位民族爱好者的游历体验
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沈小宁
我,来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一位迟来“解读民族”的西北读者,是一位十年“寄愿云南”的民族使者,是一位痴情“民族文化”的西北朋友……
一个一个“文”字,就让一个从事十多年文化工作的中年人“心动”。从八岁上学到三十五岁的我,唯一没有失去的就是一个“文”字。一个“山”字,就让一个喜山的虎年男子“神动”。从老家陕西“岐山”走出来,来到北京顺义区“牛栏山”的当兵。六年后南下四川“乐山”。十年后打工于江苏“昆山”,十二年后打工于浙江“象山”四年,十六年后,也就是2009年下半年,为了探望民族,以解前缘尘事,兴然来到红河州,却是少了一个 “山”的缘份!
对于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的“文山”,有着一种全新完美的好感和印象,更有着无限希望和憧憬!
春节前,我徘徊在车站,最终决定独往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下车独自游走在这个陌生又向往地“文山县城”,让我感受到的是:温暖和宁静,清新和淳美。
傍晚在一家小饭店吃饭,老板娘知道我是特别来看望少数民族时,向我介绍了她的一位苗族服务员。吃饭时,我竟然与这位苗族姑娘相识,她有着乡村女孩的淳朴和自然,还有着少数民族的热情和淳朴,使我惊讶爱恋。她用纸留言写给我她的姓名(没有电话),在她的提示下,我写给她我的姓名并留了电话。在我离开的第三天中午,她打电话约我:“你在哪里?有空来我们店里玩!……”
来到广南县的一个乡镇街上,走进路旁买水时,一位年少的壮族女人给我水。她知道我来文山是特别来看望少数民族时,竟然不收我的买水钱,还送了我一瓶饮料。当我告别时,她写给我她的姓名和电话,让我:“以后联系,有空过来玩!”一次,她路过我的住处,知道我少一条裤子和一条毛巾时,特意给我买了两条裤子和两条毛巾。我将这感动铭记在心。
我住在砚山一家招待所。这家三口人来我住的房间请我一起吃年夜饭。我深记着那个亲情温馨的大年三十夜。
在文山县城一家宾馆住宿,认识了这家宾馆老板的儿子。当他见我独自一人,就请我用他的电脑上网玩,并且帮我下载了几十首歌曲,让我闲时解闷。他却不收取我任何费用。使我感动万般。
在麻栗坡住了一家招待所,两位小姑娘说父母不在,不收我的住宿费用。第二天离开时,她们要了我的姓名和电话,第二天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再回来?”
乡镇上认识一对小夫妻,被留宿一夜,我享用了丰盛晚餐。让我住进他(她)们的新婚房。别时送我出山,上了公交车,他们几个放心地回去了。
邱北县、马关县、西畴县和富宁县,只有准备在下一个假期再去了。
回到蒙自县,一位文山的老师请我帮她培训几个学生,并且在她家吃住。他(她)朋友一般地关心照顾,使我又得了一份收入。
本来孤独寂寞地春节却变得快乐、开心又充实。更加深了我对文山的深切情怀。
这样短短的时间,我就结识了这么多的民族朋友,是我对“文山”的最初印象,初识文山的最大收获和最大快乐。在中国的边境州县区,文化经济极为落后的民族县乡,竟然有着这样思想淳朴高尚的民族朋友。
“重情重义”、“热情淳朴”和“真诚好客”是我对文山人的印象。从此,我对文山人多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和缘份。
在文山的行程中,我欣赏了一座座山的苍翠与秀美,水的清新与内含,使我体会到文山的山,确如其名,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品味和道不明的内涵。似乎使我明白了“文山”的真正含义和用意,难怪古人会给它取名“文山”呢。
我对文山的印象是:文山的山,山连山。文山的人,心连心。
我,对于“文山”的缘,来自于对民族的“热爱”与“独爱”;我对于“文山”的份在于对民族的关注和追求。我与“文山”有缘,似乎也有份,成为一生知己!由此我也看到了“文山民族”的今天,也看到了“民族文山”的明天.……
民族读者、使者、朋友:沈小宁
2010年 7月 4日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