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九三阅兵视频直播”有感
(视频直播有感)
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沈小宁(男)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观看完此次阅兵,我内心充满了震撼与自豪,也有许多深刻的感悟。
当看到胸前挂满荣誉勋章的抗战老兵们坐在主席台上时,敬意与感动之情油然而生。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民族的英雄,正是他们当年的浴血奋战,才换来了如今的和平年代。
徒步方队中,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4支兵种方队首次高擎军旗亮相阅兵场,展示了中国军队军事力量结构的新布局。民兵方队全部由女民兵组成,首次亮相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活动,展现出新时代中国民兵的崭新形象。
徒步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三军仪仗队整齐划一,彰显出人民军队的高昂士气和过硬素质。
那些精神抖擞、步伐整齐的受阅官兵,更是展现了人民军队的钢铁意志和蓬勃朝气。他们是祖国的守护者,一代又一代地为祖国的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奉献着青春和热血。
民兵方队、预备役部队是人民解放军的后备力量。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武装组织,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此次阅兵的民兵方队为女子徒步方队,队员来自15个省份,涵盖抗战时期党领导的主要抗日根据地子女。她们身着沙漠迷彩作训服,受阅队员有的来自抗战时期的民兵队伍,有的是新退役的军人,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民兵的崭新形象。预备役部队是人民军队的组成部分,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预备役官兵为基础,按照军队体制编制组成的武装力量,全面纳入军队领导指挥体系,其队员来自五湖四海,涵盖工农商学兵等,包括退役军人,阅兵中展示了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
装备方队:地面突击方队由99B坦克、100式坦克和100式支援战车组成,呈“箭”形排列,展现了强大的地面突击能力。舰载防空武器方队受阅的四型舰载防空武器装备“海红旗 - 9C”“红旗 - 16C”“红旗 - 10A”导弹和舰载激光武器,构成远近衔接、立体对空防御体系。核导弹第一方队由“惊雷 - 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 - 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 - 41”陆基洲际导弹、“东风 - 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组成,首次集中展示了我军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
空中梯队:由歼 - 15DH、歼 - 15DT、歼 - 35和歼 - 15T组成的舰载机梯队中,歼 - 35舰载机首次亮相,标志着中国舰载机迈入五代机时代。空警 - 600预警机与歼 - 15T舰载机编队接受检阅,完成了航母编队体系作战的重要“拼图”。当空中护旗梯队26架直 - 19武装直升机展示“80”字样飞过天安门广场时,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先辈们用鲜血守护山河,如今我们接力建设。
战略打击装备:“惊雷 - 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 - 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 - 41”陆基洲际导弹和“东风 - 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首次集中展示,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战略“王牌”;东风 - 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重器接连登场。新式武器装备众多且很多都是首次亮相,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国防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展现了大国重器的威武雄姿。这些先进装备不仅是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坚实后盾,也让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更有底气,更有自信。
此次阅兵还集中展示了我国军事力量的结构性革新,军事航天、网络空间、信息支援等新质作战力量首次亮相,众多新型装备按实战化编组受阅,彰显了我军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能力,让人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军事力量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方面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阅兵仪式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铭记历史。这次阅兵也展现了中国的强大实力和自信风采,是对历史的庄严致敬。此外,阅兵仪式还传递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中国人民深知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此次阅兵不是炫耀武力,而是向世界表明中国将始终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以武止戈、砥定乾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让我们深刻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以及先辈们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通过阅兵这种庄重的仪式,我们向历史致敬,向先烈致敬,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和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明白和平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共同去维护。
2025年“九三”阅兵是一场令人热血沸腾、倍感自豪的盛典。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也让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共18888字)
2025年9月5日下午16::16感悟草稿
2025年9月6日下午16::16修改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