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木门又添了一道新的裂痕。每次回老家,我总爱用手掌贴着那粗糙的木纹,仿佛能触摸到时光流淌的痕迹。院子里的石榴树是太爷爷种的。 记得小时候,我蹲在树下看蚂蚁搬家,阳光穿过石榴叶的缝隙,在他银白的发丝上跳着碎金似的舞,那时的夏天总带着石榴花香。除夕那天,爸爸和叔叔会在桌上铺开红纸写春联,墨香混着厨房飘来的肉香,是刻在骨子里的年味。去年老屋翻新,爸爸要把八仙桌换成新的,爷爷却固执地留了下来,他说:"老物件上有日子的温度。"如今我站在修缮后的院子里,看石榴树抽出新芽,忽然懂得了爷爷的话。故乡的老屋从来不是冰冷的建筑,它藏着奶奶的叮咛、爷爷的笑声,藏着我整个童年的月光和星光。
故乡记忆(优秀作文)
文山市大同中学九年级二班:李睿希 文学
指导教师:沈小宁
老家的木门又添了一道新的裂痕。每次回老家,我总爱用手掌贴着那粗糙的木纹,仿佛能触摸到时光流淌的痕迹。院子里的石榴树是太爷爷种的。
记得小时候,我蹲在树下看蚂蚁搬家,阳光穿过石榴叶的缝隙,在他银白的发丝上跳着碎金似的舞,那时的夏天总带着石榴花香。除夕那天,爸爸和叔叔会在桌上铺开红纸写春联,墨香混着厨房飘来的肉香,是刻在骨子里的年味。去年老屋翻新,爸爸要把八仙桌换成新的,爷爷却固执地留了下来,他说:"老物件上有日子的温度。"如今我站在修缮后的院子里,看石榴树抽出新芽,忽然懂得了爷爷的话。故乡的老屋从来不是冰冷的建筑,它藏着奶奶的叮咛、爷爷的笑声,藏着我整个童年的月光和星光。
小时候的夏天,是被槐花香浸透的。槐花飘落时,是孩子们最雀跃的时刻。我们举着竹筐在树下接,白色的花瓣像雪一样簌簌落下,落在发间、肩头,也落在奶奶蒸槐花糕的面盆里。蒸好的槐花糕带着清甜味,我和巷子里的小伙伴分着吃,手上沾着面粉,嘴角沾着花瓣,笑声能惊飞枝头的麻雀。
小时候的冬天,总在腌菜坛的咸香里醒来。天还没亮,外婆就踩着棉鞋往坛里撒盐,我裹着棉袄蹲在旁边看,看她把白菜码得整整齐齐,每一层都铺上姜蒜和红辣椒,最后压上青石砖。"要让菜吃透了盐,才耐得住冬。"坛沿的水要每天换,这是外婆的规矩。有次我贪玩忘了添水,坛盖缝里冒出酸腐气,吓得直掉眼泪。外婆没骂我,只是重新洗了坛子,把坏了的菜倒掉,说:"过日子就像腌菜,一点马虎不得。"那天她补腌了萝卜,切萝卜的刀在案板上当当响,阳光从窗棂漏进来,把她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温暖的画。
去年外婆搬来城里,说什么都要带着腌菜坛。新家的厨房亮堂堂的,这只旧坛子显得有些突兀,可当第一坛腌黄瓜开封时,熟悉的香味漫过客厅,弟弟捏着鼻子说"好咸",我却忽然红了眼眶。原来这咸香里藏着太多东西:是冬夜灶台边的等待,是玻璃罐里的牵挂,是外婆把日子过出滋味的智慧。
故乡的回忆就像接力棒,传递着温暖与力量。那些承载着亲情与传统的瞬间,教会我们在成长中珍惜当下,更要用所学所思为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共971字)
2025年7月10日上午写作草稿
主编评语:
选材内容很新颖,谋篇巧妙别致,描写十分细腻。
逻辑衔接松散,叙事节奏拖拉,结构布局不严谨。
加强论说学习,提高描写抒情,运用文学社会性。。